豆腐我们并不陌生,古称“福黎”,是我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,素有“植物肉”的美称。豆腐营养丰富,口感清爽滑嫩,豆香浓郁,在寒冷的冬季,做个汤、炖菜、红烧、涮火锅,它都是首选食物。那你知道冬天常吃豆腐会有哪些好处吗?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。
豆腐的种类及区别
豆腐是豆类制品之一,品种很多,根据豆腐凝固剂主要分为三类:以盐卤为凝固剂制得的北豆腐;以石膏粉为凝固剂的南豆腐;以葡萄糖酸-δ-内酯为凝固剂制成的内酯豆腐。
北豆腐也叫卤水豆腐、老豆腐,多见于北方,含水量在85%~88%,质地较硬,口感略粗,颜色偏黄。但是蛋白质、脂肪及钙、镁等营养素的含量较高。每100g北豆腐含的蛋白质12.2g、脂肪4.8g、钙138mg、镁63mg。因北豆腐偏硬,更适合炒、蒸、炖、煮、煎等烹饪方法。
南豆腐又称石膏豆腐,颜色偏白,含水量较北豆腐多,可达90%左右,质地细腻、软嫩,口感较好。不过,南豆腐中的蛋白质、钙、镁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不及北豆腐。经测定,每100g南豆腐含蛋白质6.2g、镁36mg、钙116mg。因为南豆腐水分较北豆腐多,所以不适合煎炒,更适合凉拌、做汤、炖、蒸等烹饪方法。
内酯豆腐是这三种豆腐中含水量最高的,看起来也更白嫩细腻、有光泽,吃起来有入口即化之感,适合拌、汤、羹一类的菜肴。因为保水率提高了,所以内酯豆腐的蛋白质含量也不如南豆腐和北豆腐,仅达到5%,而钙、镁的含量更是低了。
对于以上三种豆腐,建议首选北豆腐,其次是南豆腐,最后是内酯豆腐,当然也可以经常换着吃。
冬天常吃豆腐有什么好处?
1、清热生津
冬天天气寒冷,毛孔收缩,引起皮脂腺分泌量减少,加之本身空气干燥,使得人体水分流失加快,比较容易出现口鼻干燥、皮肤皲裂等情况。这种情况,除了多喝水之外,还可以多吃一些补水食物。而豆腐含水量很高,经常食用正好可以帮助我们缓解这些问题。此外,冬天人们喜欢进补,牛羊肉等温热食吃太多了就容易出现上火情况,而豆腐有清热降火的作用,还能缓解肉类食物的油腻。所以,专家建议,冬天一定要多吃豆腐。
2、预防心血管疾病
现在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很常见的疾病,而冬季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。豆腐是以大豆为原料,含有丰富的大豆蛋白、植物固醇、大豆卵磷脂,这些成分可以降低血液胆固醇、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,经常食用可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
3、补钙
通过上面的介绍,不难发现北豆腐和南豆腐中都富含钙、磷、镁等微量元素,并且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,经常食用可以提高人体的骨密度,对预防骨质疏松、关节疼痛等因缺钙引起的不良症状有较好的预防作用。
4、提高免疫力
豆腐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,半块豆腐(约150g)就含有蛋白质9.3~18.3g。豆腐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,含有近20种氨基酸,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。而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,饮食中补充特定氨基酸,可增强免疫力,减少疾病的发生。
5、降低乳腺癌
豆腐中含有较多大豆异黄酮,它与雌激素有相似结构,因此又被称为“植物雌激素”。大豆异黄酮对雌激素有双向调节作用,它既能与受体结合发挥雌激素作用,又能干扰雌激素与受体结合。女性常吃豆腐对调节月经、预防乳腺癌都有很好的作用。
6、有益大脑
豆腐中含有大量卵磷脂,这种物质是大脑情报传递乙酰胆碱的原料。缺乏乙酰胆碱是大脑迟钝和老年痴呆症的诱发因素。冬天人们活动减少,体内容易蓄积废物,大脑活动也较夏天慢,正是吃豆腐的好时机。
吃豆腐的注意事项
1、不能过量食用
豆腐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,如果一次吃太多,蛋白质摄入过量,很可能引起腹胀、消化不良等症。
2、肾脏疾病患者不宜多吃豆腐
豆腐中含有大量植物蛋白质,进入人体后在体内代谢转化成含氮化合物,随后经肾脏排出体外。而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下降,如果吃太多豆腐,会对肾脏造成严重的负担,不利于病情恢复。
3、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豆腐
豆腐是凉性食材,平素有胃寒症者,如果进食太多豆腐,可能会出现胃胀、反胃等情况。
食物是人体的营养来源,每一种食物中有各种不同含量的营养素,没有哪一种食物可以满足人体的全部营养需求,没有十全十美的食物,也没有一无是处的食物。各种食物营养特点不同,必须合理搭配才能营养全面,营养均衡是健康的基础,所以我们提倡:科学认识食品,膳食均衡保健。